12月20日,税务总局发布了《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有很多人对这篇意见稿有很多误区,今天3点带你说清电商税!
01 关于历史风险问题,是否倒查? 针对前几天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信息,网络上有大批电商卖家讨论,会不会对以前也要追缴税款,征求意见稿上明确写了由于以前的存量信息不同步,除了试点的5个省市以外,不会对以前追缴税款。 但是这并不代表以前的历史风险就没问题,只是不同步,当地的税务局同志在拿到你的申报数据之后,当然有可能只看你的这一个季度,但是也会有可能看你之前的数据,因为按照税法的规定,偷税漏税的话是无限期追查的。当然一般来说,不会动不动就无限期追查,基本都是3年左右比较多,所以大家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都要依法纳税。 02 是不是直接代扣代缴? 不是直接代扣代缴,是直接同步信息,因为原来税务局很多时候,没有办法明确到底是哪些人在做电商、卖了多少、退货了多少;所以现在要求同步信息,要统一把这些数据同步过去,而且是每个季度同步一次,例如,4月份的时候同步1、2、3月份的,7月份同步4、5、6月份的。 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跟申报数据匹配,明确知道商家是否少申报,是否有偷税漏税的情况。
03 电商税到底要怎么交? 首先,对于电商税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联合解决的,不然是很难落实的。 1 无法准确收取增值税 首先,为什么说无法准确的收取增值税,没有税务知识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,税有很多种,一般电商卖货主要是收取增值税;什么是增值税,就是你商品增值的那部分,也可以理解为利润那部分,商品的销售额减去成本之后的那部分金额乘以税率就是增值税。 那么问题来了,这个所谓的成本并不是商家说多少就是多少的,而是要看进项票的;什么是进项票,进项票就是商家在进货或者采购原材料的时候,供应商或者上游给你开的发票,例如,商家采购了10万的货,对方就需要给你开10万的进项票。那么有进项票就会有销项票,销项票是指商家卖了100元的产品给客户,就需要给客户开100元的票,这个就是销项票。 简单来说,进项票是指你买东西别人给你开的票,销项票是你卖东西你给别人开的票。我们计算要交多少的税,就是用销项票减去进项票再乘以税率。例如,商家进了10万的货,就有10万的进项票,商家加价通过一些渠道卖给客户,一共卖了12万的销售额,开了12万的销项票,那么商家需要交税的部分就是12万-10万,差额的2万要交增值税。税率是多少要看情况,不同的行业税率不同,目前对于一般货物增值税是13%,建筑服务是9%,一般现代服务是3%-6%不过现在最新的优惠政策是按照1%来收。那么假设你的行业增值税是13%,那么2万乘以13%就是2600的增值税。 OK,看到这里,相信有很多人也发现问题了,小商家甚至很多中部商家,不管是一件代发也好,还是囤货也好,很多厂家是不给商家开进项票的。那么如果厂家不给你开进项票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商家没有票来抵扣成本,商家卖了10万的销售额就要按照10万的销售额来交税,而现在很多商家的毛利可能都不到20%,这种情况要不了多久,这些商家全部都会撑不下去。电商交易不规范进项票难以获取,这个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。 2 S单销售额是否交税? 逻辑上当然是要交的,这就变相的提高了我们的运营成本,哪怕商家做1块钱的SKU来操作1万单,也是1万元的销售额。由于这1万元没有进项票,那么商家就需要按照1万元的销售额来交税,按照13%来算,也就是1300元的税。这已经比S单的成本还高了,那么商家能不S单吗,那链接的基础销量问题该怎么解决、评价怎么解决,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 3 长周期的售后怎么办? 平台上有很多长周期的售后该怎么办,退货退款怎么办,甚至仅退款怎么办?买家这个月买的产品,商家已经开过票扣过税了,两个月后甚至1年来申请退款,这个已经扣掉的税该怎么办,难道需要商家自己承担吗? 如果不规范平台的售后规则,那么就要制定合理的退税政策,不然就是把这些商家往绝路上逼呀。 4 这个税该怎么交? 这个税到底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上传进项票和销项票让平台代扣,还是说需要卖家主动在税务平台报税呢? 如果是第一种,那么平台将会清楚的知道每个卖家的真实利润,当然了,现在也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,不然也不会在付费推广上面把商家压榨的这么死,大家都是被算法困住的电商人。
查询公司名称能否使用
及时生成查名结果,准确度99%